過年的味道
2019-02-26 查看:4207
一道道晨曦劃破夜空;一個個燈籠飛上屋檐;一幅幅對聯貼上墻壁;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柜;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飛舞;一陣陣歡呼請出紅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過年啦!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中國的春節歷史悠久,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的來歷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這個故事: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把胡子撩起來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獸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逃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呼呼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月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整個神州大地在歡騰,全球各地的華人歡度春節。期待春的信息。一縷縷春風送來泥土的芳香,消融的冰雪在陽光下分外燦爛。放眼望去,處處都是一片耀眼的大紅,充滿了歡樂和喜慶!披掛上新裝,漫步在寬闊的街道上,兩邊的店鋪幾乎都關了門,只有寥寥幾家大張旗鼓,一件件包裝精美的貨物在門口堆積如山,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街上空蕩蕩的,干凈而整潔,拋棄了臘月的喧囂吵鬧,人山人海的忙碌場面,任人漫步踏春。一輛輛摩的、小汽車載著歡樂的人們,還有那大包小包豐富的年貨,奔向翹首期盼兒女團圓的父母家,過個和諧幸福年!
年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回到家鄉,品嘗年的味道,親人的味道,兒時的味道。過年的味道,不是有多美味的佳肴,而是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味道。我們一家子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著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很不錯: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趣的小品;有滑稽逗人的相聲……節目是豐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繚亂,看著精彩紛呈的節目,我想到了這么多精彩節目的背后,有多少人為之操心勞累,連到了大年三十還不能和家人團聚!我不禁被他們所感動.隨著過年的倒計時,迎來了新的一年。
全家團聚,吃團圓飯。吃團圓飯是過年很重要的一項,主要是為了增進家人們的感情,使家庭更和睦美滿。大家聚在一起說說笑笑,手里還拿著飯碗。這種感覺很令人難忘。
包餃子。年的味道是熱鬧的。家家戶戶,里里外外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和好的面和調的香噴噴的餡,拿來搟面杖,這就說明要開始包餃子了。先揉面,將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搓,待把一大坨面搓成一條長長的圓圓的面軟軟的面桿兒,再用刀切成一塊一塊的小面塊,用小搟面杖搟成小面片,用筷子夾來香香的肉餡,將面片對折捏在一起就算包好了。包餃子也有講究的。餡多了容易爛,餡少了不好吃;形狀也是要多種多樣的。
放煙花。過年的味道是濃烈的。那禮花一到天上就“呯”的一聲,五彩斑斕,像一下撐開的傘一樣,又像花蕾的綻放,赤澄黃綠青藍紫,在天空散開來,又慢慢隱去,讓人回味無窮。
吃糖。過年的味道是甜甜的。孩子們在糖果堆里“挑挑揀揀”,選出最中意的,開心的蹦蹦跳跳。
今年的春節有意義,回憶起了從前的日子,又暢想了未來。新的一年到了,一切都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