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坡上的民俗
2019-02-26 查看:3812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我們迎來了農歷的春節,快到年跟前的時候,總能聽到辦公室同事們閑聊的話題,那就是周末計劃著全家總動員打掃衛生——擦玻璃,這讓我聯想到了我的老家—陜北的過年風俗,在陜北大年前兩天,陜西不論關中、陜南、陜北,還是城市農村,要“掃舍”,城里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后,窯里賽外,連拐角都要打掃得于于凈凈。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紙,貼上大紅窗花。
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忙碌,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日,過年便正式開始。過年前陜北這邊一般都要提前準備好壓糕的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搟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大年三十晚飯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掃干凈,收拾清整,貼好大紅對聯(有喪服的人家貼黃色或綠色對聯)及門神、窗花等,大門及堂屋、臥室、灶房、牲畜圈等處都要貼相應的對聯。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包餃子,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待到子時(相當于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據說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后,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
想到這些我就特別懷念小時候過過的那些黃土坡上的春節,現在爸爸在銀川這邊有了自己的生意,過年的時候都沒有時間回老家去看看,現在過年都是只有我們一家四口人在銀川這邊,我記憶深刻的就是每年吃完團圓飯看春晚的時候,爸爸媽媽總會拿起手機和遠在家鄉的父母兄弟姐妹拜拜年嘮嘮家?!?/p>
在我家是初一早上吃餃子的,每年還會包幾個硬幣,寓意著誰吃到有硬幣的餃子誰今年就會有福,吃完早飯后老家的秧歌已經跳起來了,這里面是我三舅在扭秧歌,大家猜猜是哪個?
到了晚上我們小孩子的主場來了,圍著火堆邊跑邊唱歌,感覺那時候的自己才是最快樂的,我們生活在很多的集體中,每個集體都有屬于他們的快樂回憶,寫到這里我想到我還有一個大家庭—百瑞源,那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在這里我們有一個統一的目標,那就是一群人,一輩子,只為一粒好枸杞,為了這個偉大的目標我們一路前行,腳踏實地,為了這個綠色的產業,我們堅持了15年,家人們真的好棒,讓我在這里祝福我遠在老家的家人和在我工作上的小伙伴說聲家人們新年快樂,遇到你們真好!
我愛我的大家和小家,更愛和家人們度過的每一個節日。